2024-11-09 10:01:25

特斯拉官方透露其位于中国新能源市场再次创下了一项纪录

导读 没有太多意外,刚刚过去的11月,据特斯拉官方透露,其位于中国新能源市场再次创下了一项纪录,那便是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,达到了...

没有太多意外,刚刚过去的11月,据特斯拉官方透露,其位于中国新能源市场再次创下了一项纪录,那便是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,达到了100,291辆,并且仅仅凭借Model 3与Model Y两款在售车型就已完成。

而截至11月末,特斯拉在华累计交付量也达到65万辆,甚至超越去年位于全球的总交付量。平心而论,见证了如此表现,不得不承认这家美国车企的强势与领先性。中国对于它的重要意义,同样无需多言。

当然,作为旁观者,还是想说,特斯拉取得里程碑的背后,必然还与最近一段时间,几次主动放下身段有关。

首先,将记忆拉回至10月24日,特斯拉突然官宣:即日起,中国大陆地区在售Model 3及Model Y售价调整,调整后Model 3车型起售价为265,900元人民币;Model Y车型起售价为288,900元人民币(均为补贴后起售价)。

并且还在下方补充说明:2022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,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享受补贴。

消息一出,特斯拉的销售们可谓“倾巢出动”。仅从微信朋友圈展现出的景象来看,用“抢白菜”来形容Model 3与Model Y降价后的终端反馈,一点也不为过。

很快,行业中慢慢涌现出一种声音:特斯拉的这番操作,直接扼杀了部分自主品牌电动化推新的希望。更具性价比的Model 3与Model Y,已然把主流轿车与SUV细分市场的潜在客户全部收割殆尽。

但在我看来,如此观点完全是有失偏颇的。就像在文章《特斯拉降价,没必要被神话》分析到的那样:如此操作更多还是由于在华手中握有的累计订单量骤减,无法支撑起愈发充沛的产能。

殊不知,几天之后,令人倍感意外的是,这家美国车企突然再次官宣:凡是11月8日(含)至11月30日(含),购买现车及合作保险机构车险组合并按期完成提车,尾款可减8000元;12月1日(含)至12月31日(含),尾款可减4000元。

是的,你没有看错,短短两周时间,特斯拉又一次给出了变向优惠方案。

至于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,一方面或许还是由于第一次官降之后,新增订单的数量远远不及预期,所以只能继续被迫出牌应对。另一方面,或许还是想要催促已经下定的用户加快速度锁单提车。

很快,时间来到了11月末,特斯拉则第三次拿出了“杀招”。

顺势,打开其中国官网可以发现,这家美国车企又一次缩短了旗下在华新车的交付周期。Model 3后驱版、Model 3高性能版,Model Y长续航版、Model Y高性能版等四款产品,均由此前的4-8周缩短至1-5周。

换言之,如果即刻选择下订,理论上最快7天就能提车。由此望向更深处,能够解读出的含义,俨然还包括着曾经彻头彻尾秉承以产定销,动辄交付周期长达半年的特斯拉,在“库存”这件事上渐渐开始留有了余地。

而此刻,订购Model 3与Model Y并完成交付,还可获得2万分“宝箱”积分奖励,可以兑换5000公里超充里程额度等。另外,特斯拉也推出燃油车置换福利,截止至12月31日订车,并在交付前完成置换协议签署的用户,可获得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90天免费试用机会。

综上,在华不到两个月,一次主动降价,一次阶段性赠送保险,一次大幅缩短提车周期,一次开启购车福利,回顾这家十分强势美国车企的过往,也是非常罕见的“操作”。

更通俗易懂的剖析,特斯拉在华随着竞争对手的纷纷出牌,以及终端消费活力的下滑,渐渐有些卖不动了,所以只能被迫用诚意换量。单月交付量突破10万辆大关更像是情理之中。

也恰恰因为如此,特斯拉好像没那么高兴。

殊不知,同样就在昨天,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,由于电动汽车的需求没有达到特斯拉预期,该公司计划降低其上海工厂的产能,减产最快将于本周生效,降幅约20%,主要针对的车型则为Model Y。

对于该爆料,特斯拉虽然没有正面回应,但从中还是读出了它对于大环境愈发堪忧产生的担心。因此,试图通过主动减产来提前规避风险。

无独有偶,上周据相关外媒报道,特斯拉目前的确正在开发全新Model 3,变相可以理解为一次中期改款。该车型在外观、内饰、电池、动力方面大概率都将进行升级,内部代号为“highland”。

与此同时,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将会是新款Model 3上的另一个重点,比如采用更多的一体铸造技术,减少整车的零部件数量。并且,可能还会进一步减少物理按键,比如采用新样式的方向盘。

至于量产时间方面,从爆料来看,全新Model 3将会在2023年第三季度位于上海工厂正式投产,预计中国将成为首批进行改款的细分市场之一。

从中读出的另一层含义则集中在,作为过往多年间绝对的“主销担当”,随着身旁竞争对手的发力,以及后来者的愈发繁多,Model 3产品力层面的绝对领先优势,正在被一步步所蚕食,已然变得无法回避。

而这也成为了特斯拉必须直面的“痛点”。最终,汇总成一句话,“这么久了,该换代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