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】一、
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”出自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中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。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在动荡的时代中,只求保全性命,不追求名声和地位的态度。
在当时,天下大乱,群雄割据,许多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。但诸葛亮却选择隐居南阳,潜心研究学问,不急于出仕。他并非没有才能或抱负,而是认为时机未到,不愿轻易显露锋芒。
这句话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志向的描述,也反映了古代士人的一种处世哲学:在乱世中保持低调,等待时机,不为虚名所累,注重实际能力与品德修养。
二、翻译与解析
原文 | 翻译 | 解析 |
苟全性命于乱世 | 在乱世中勉强保全性命 | 表示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,只求生存,不奢望其他 |
不求闻达于诸侯 | 不追求在诸侯之间扬名立万 | 强调不追求功名利禄,不急于显露才华 |
整体含义 | 在乱世中只求保命,不追求名声与权力 | 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、稳重内敛的性格特征 |
三、背景与意义
这句话出现在《出师表》中,是诸葛亮在北伐前写给刘禅的一篇奏章。他在文中回顾自己的经历,表达对蜀汉朝廷的忠诚与责任感。虽然他曾一度隐居,但最终仍选择出山辅佐刘备,为国效力。
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”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谦逊与远见,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理想。他明白,在乱世中,只有先保全自身,才能在未来有所作为。
四、现代启示
在当今社会,这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:
- 低调做人: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,不盲目追求名利,专注于提升自身能力。
- 把握时机:成功需要耐心与积累,不能急于求成。
- 坚守初心:无论外界如何变化,都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清明。
五、结语
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”不仅是诸葛亮的人生写照,也是许多有志之士在困境中的精神寄托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复杂环境时,应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被浮华所迷惑,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。